前两天,高中时最好的朋友给我发来视频电话,要求我一定要在月底参加她的迟到两年的“购房欢庆会”。
我非常感动,然后以“贫富差距过大造成友谊小桥不牢固”为理由拒绝了她。
我这个朋友,从小就颇有王熙凤的风范,谈笑间杀伐果断,做什么都风风火火,包括买房。
17年,她大学刚毕业。同期的朋友都在忙于寻找出路。找工作的找工作,读研的读研,只有我这个朋友,独出心裁,她什么都不干,唯一的事情就是买房去。
这个时候,海南的房价已经起来了,也没有遇到全国的大调控,因此,她坚定的认为这是买房的好时机。
“现在不买以后也是要买的嘛,就算要跌也跌不出全国基础线,总不能工作十年就为了帮房东还房贷吧?”于是她下定决心,一定要买房。
跟她关系好的朋友苦口婆心的劝她,先把工作稳定了,总要先学会走再学飞啊。
跟她关系不好的朋友也阴阳怪气讽刺她,父母辛苦一辈子你也不心疼心疼他们,啃老要有度。
她全当没听到,依然精神抖擞的踏上了买房之路。
她在男友学校附近租了一个小房子,偶尔陪读研的男友上课,剩下的时间用来收集房子信息,一个人坐公交到处去看房。
“你不知道,现在的房子有多难买,地段好的价格太贵,价格合适的又偏僻。”她一边等公交一边给我打电话。
“那你为什么不等工作稳定了再在单位附近买?”
“你是不是傻”她笑着说,“海口才多大,不管我在哪工作,房子肯定是离市中心越近越好,因为我不可能一辈子不换工作啊。”
于是她从此过上了吃饭睡觉找房子的日子。
刚开始的时候她还兴致勃勃,仿佛拥有无限的动力。可能是“马上就能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的希望在向她招手,她比学生时期上课积极得多,每天大着太阳也到处跑。终于有一天,她给我发来一条长长的语音,总结来说,就是她看上了国贸路的一套二手房。
“业主说只能全款,我还在考虑,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钱压力实在有些大,而且钱一直在贬值,我还是想要贷款。”
我问她,“那你是不是特别喜欢呢?如果特别喜欢的话,就能在原先的基础上加十分。”
“再看看吧,我想和业主谈一谈,能不能按揭。”她这样回答。
后来这套房子还是没有买成。
三天后她给我发来消息:房子被卖掉了,买主却不是我。
她为此很是后悔了一阵子。“如果我......”“如果当时......”的句式磨得我耳朵都要起茧了。但我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建议她,再多看看。
于是她又经过两个月的调研,坐着公交车看遍了市区的新楼盘二手房,也算是积累下一些经验。
综合了环境、地段、户型之后,她选中了一套万绿园附近的新楼盘。
不过,她的按揭梦也没能实现。
因为她没有固定收入,没有贷款资格。最后只能父母全程赞助,全款买房。
“早知道这样我当初犹豫什么?!我超喜欢那套房。”她在手机那头崩溃的吼。
而我只能安慰她,你现在这套也很好啊,环境优美,地段繁华,距离万绿园走路十分钟,两公里内就四个大商场。
那套房子被她以每个月3200元的价格租了出去,然后自己租了一个小单间,再加上自己的工资存款,预计还有8年能还清父母的“债务”。
以前觉得她还没有工作就买房“太着急”“啃老”的亲戚朋友现在都绝口不提当初的“指导”。
“谁的话我也不全信,我只知道这套房子我非常需要。一生这么长,干嘛害怕还不起,早点买早点还完啊。”
直到现在,两年时间,她购买的那个小区房价已经翻倍,同龄人还在望房兴叹的时候,她已经晃着钥匙得意洋洋的给我们上课:
“买房不比你们买彩票中奖率高吗?”
“晚买一年可能就要多奋斗十年哟。”
“让你们早点买啦,以后赚钱再还给家里就好啦,存钱买房要存到你退休哦。”
也不知道我退休的时候房价会不会涨到需要到我儿孙退休才能存够的地步?
免责声明:本页面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信息的无偿服务,所有楼盘信息以开发商最终公布为准,不声明或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刊载的楼盘资料不视为楼盘已达到可售标 准,仅供参考和借鉴, 购房者 在购房时需慎重考虑。参阅本网站的用户,应被视为已确认得悉上述立场。